瑞银经济及策略研究全球主管Arend Kapteyn发表报告,估算美国新关税价值约7,800亿美元,相当於美国GDP的2.5%。该金额几乎与4月2日提出的对等关税金额完全一致,随後这些关税被暂停90天,且上周又增加了科技产品豁免。对中国不断升级的关税已完全抵销了其他项目的关税减免。
有趣的是,中国是科技产品豁免的主要受益者:在4,000亿美元的豁免科技产品中,中国占25%,但在美国减少的关税收入中,中国占81%,因为中国此前被徵收145%的关税,而其他国家仅为10%。还需注意的是,由於汽车、钢铁和铝的关税税率较低以及科技产品豁免,中国目前面临的加权平均关税为97%,而非145%。
报告称,尽管总关税金额与4月2日相比基本不变(有效关税税率为24%),但关税结构向中国倾斜可能会大幅减少关税收入。该行的经验法则是,在关税实施的第一年,需求下降幅度与关税税率相同(单位弹性)。这正是2018/2019年实际发生的情况,随後这一「弹性」从1升至2(关税收入进一步减少)。以目前对中国的关税水平,贸易可能会基本停滞。尽管对美国进口部门的冲击不变(相当於GDP的2.5%以关税形式增加的税收),但所有关税收入占GDP的比例从1.7%降至0.9%(尽管中国关税占总关税的63%,但其关税收入仅占该数字的3%)。
该行过去两周已三次修订全球增长预测,但根据当前关税方案,该行预计2025年全球增长将从2.9%放缓至2.5%,2026年进一步放缓20个基点(相对此前预测;全球增长将保持在2.5%附近)。全球GDP水平将比无关税基准低2.5个百分点,折合约2.75万亿美元。
报告称,谈判很有可能导致最终降低关税,届时该行将再次调整预测,但也存在关税进一步上调的风险,因为药品和半导体关税尚未宣布。目前,该行决定以关税的全面影响(已列入联邦公报并开始徵收的部分)作为基准,而不猜测美国政府下一步行动。
此外,瑞银提及,美国增长增长较此前基线预测低1.5个百分点,2025年增长从2%下调至1.5%,2026年从1.8%下调至0.8%。由於该行预计进口将大幅下降(未来三年下降14%),而这对GDP核算具有正向贡献,因此美国GDP很难转为负值。该行预测的国内需求放缓幅度是GDP的两倍(2025/2026年累计3个百分点),并预计在今年年底转为负值(-0.4%)。最初,关税向中国倾斜有助於小幅改善增长和通胀预测,因为对等关税的降低允许更多替代关税商品。但随着对华关税升级,大部分改善被逆转。该行目前仍预计季度增长将在Q3/Q4转为负值,就业将在年底前後下滑。(da/u)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