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即使川普政府與中國達成的臨時貿易協議有助於降低今年稍晚出現全面衰退的風險,但該協議來得太遲,無法阻止美國經濟放緩。
分析師們預期,勞動市場的數據可能在 5 月底前開始顯示就業受到的衝擊,而通膨加速的情況應會在下個月公布的報告中明顯呈現。
彭博報導稱,即使考慮到週一達成的休兵協議,這些因素仍使美國經濟今年的成長預期遠低於 2024 年。儘管目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 30% 關稅,已大幅低於上個月實施的 145% 稅率,但與川普總統於 1 月上任前相比,仍屬大幅上升。
安永首席經濟學家葛瑞格里 · 達科 (Gregory Daco) 表示,美中關稅暫時性緩和是一次值得注意的降溫,但無法避免經濟放緩。
他指出,「提前釋放的需求、居高不下的物價壓力,以及高度的不確定政策,仍將對就業與消費造成壓力。」
中美雙方宣布將降低關稅,投資人對此消息歡欣鼓舞,推動標準普爾 500 指數達到兩個多月來的最高水平。近幾週以來,一些關鍵的經濟活動指標也為金融市場提供了一些支撐,儘管預測人士警告稱痛苦即將到來,但這些指標尚未顯示出任何真正的疲軟跡象。
以零售銷售為例:由於消費者紛紛提前購買,3 月份的零售銷售額增幅達到兩年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在勞動力市場方面,5 月 2 日發布的月度就業報告顯示,運輸和倉儲業的雇主在 4 月初的幾週內仍在增加人手,以應對需求的激增。
一個關鍵問題是,家庭和企業是否會利用週一宣布的 90 天關稅減免期來增加庫存。穆迪分析公司 (Moody"s Analytics) 首席經濟學家馬克 · 贊迪 (Mark Zandi) 對此表示懷疑。他預計,到 5 月 26 日的陣亡將士紀念日,每週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將開始上升,預示著招聘放緩,這將在 6 月份的就業報告中變得明顯。
贊迪表示:「前景沒有改變。我原本預計政府很快會與中國和其他國家達成協議,以緩和貿易戰。但戰爭仍在繼續。」他預計,所有提前購買的影響將在本月開始顯現,並持續到 6 月和 7 月。
貨運價格基準和市場分析平台 Xeneta 稱,川普在 4 月初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 145% 的關稅,導致從中國到美國的貨櫃運輸量驟降,而這通常需要 22 天的時間。裝貨、卸貨和配送則增加了運輸時間。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 · 塞羅卡 (Gene Seroka) 預計,本月進口量將比去年同期下降 25%,而且與贊迪一樣,他也不認為會再次出現提前搶購的情況。
但也有人持相反觀點,美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比爾 · 亞當斯 (Bill Adams)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進口商可能會在近期增加購買量,以對沖關稅再次上漲的風險。」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