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周五 (16 日) 報導,面對美國即將對中國製造船舶徵收港口費用的政策,全球第三大貨櫃航運公司法國達飛海運 (CMA CGM) 計劃調整全球船隊部署,以避免新增的營運成本。該公司財務長費南德茲 (Ramon Fernandez) 表示,公司已具備足夠運力彈性來因應新的政策變化,避免因中造船隻靠港美國而被課徵費用。
調整船隊部署 避免新增成本壓力
根據計畫,美國政府將自 10 月起針對中國製造的船隻進入美國港口課徵港口費,以削弱中國在全球造船業的主導地位,並推動美國海運產業復興。儘管此舉引發航運業廣泛反彈,但美方調整部分規定後,業界認為影響程度較原先預期溫和。
費南德茲表示,目前達飛海運船隊約 670 艘船中,中國製船隻不到一半,公司將透過調度船舶以規避相關費用。他並指出,其他航運業者,包括中國遠洋海運 (COSCO) 等,也會透過類似方式調整營運以降低影響。不過,費南德茲並未評論此舉對於達飛海運與中國遠洋海運等共同參與的「海洋聯盟」可能產生的影響。
美中貿易戰影響未歇 訂單波動劇烈
達飛海運公布的首季財報顯示,在美國 4 月 2 日宣布加徵新一輪關稅前,市場出現「搶運潮」,推升集團海運貨量年增 4.2%,帶動整體營收與獲利成長。然而,隨著關稅政策實施,短期內中美貿易大幅降溫,5 月出貨訂單一度取消近半。
不過,費南德茲指出,隨著美中雙方近期達成暫時降低關稅的協議,本周起市場需求已出現明顯回升,預期 6 月貿易活動將較先前悲觀看法更為活躍。不過,面對貿易戰走勢反覆,費南德茲強調,全年集裝箱運輸量成長前景仍具高度不確定性,因此未給出具體預測。
達飛海運近年積極拓展在美國的投資計畫,獲得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讚揚,該公司曾宣布將對美國投資高達 200 億美元,以強化在物流與媒體領域的布局。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