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面對美國貿易政策反覆無常,以及經濟預測影響,分析師認為當前市場的波動「劇烈且有害」,投資人盲目追逐反彈,恐加劇市場下跌時的賣壓,這是最危險的事。
投資人坦言,面對混亂的訊息,他們現在如同盲目操作,並強調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危機以來,現在要進行長期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困難。
對於白宮與中國之間 90 天關稅休戰能否維持的憂慮,加上對美國預算赤字與匯率劇烈波動的擔憂,使得投資人對資金配置變得極為謹慎。
金融市場已連續數週如同坐雲霄飛車,在美國總統川普 4 月 2 日拋出關稅震撼彈導致股市暴跌三個交易日、跌幅達 15% 之後,全球股市反彈了 20%。
週四市場的動盪持續,全球政府債券突然遭到拋售,成為最新一項令長期投資人卻步的事件,因為他們擔心市場已失去共識預測這一穩定力量的支撐。
「現在宏觀經濟毫無可見度,」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Amundi 的義大利首席投資長弗朗切斯科桑德里尼 (Francesco Sandrini) 說。
他表示自己正在追隨短期投機性市場趨勢,而不是對全球經濟前景表態。「你或許在長期經濟走勢與估值的最終結果方面是對的,但風險在於短期內可能會非常痛苦。」
其他資金管理人則指出,他們已將全球投資組合調整為中性配置,以確保投資不會偏向任何特定情境,因為即使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資產價格的表現也缺乏穩定性。
隆奧投資管理公司宏觀主管佛羅里安艾爾波 (Lombard Odier) 甚至說:「目前承擔任何風險都得不到回報。」
根據摩根大通週二公布的數據,CTA 對沖基金目前也未對股票或債券採取明確的方向性押注。
盲目追漲 恐加劇拋售壓力
匯豐資產管理的全球首席策略師喬利特預期,在這種「劇烈震盪」的市場中,將會出現更多異常的價格波動。他強調,「這讓長期投資人要維持持倉與信心變得非常困難。」
Amundi 的桑德里尼表示,由於以負債為基礎的投機行為,他看到市場出現「非常劇烈且有害波動」的風險。
根據 LSEG Lipper 的數據,隨著美國股市在四月底飆升,槓桿股票指數型基金的資金流入創下歷史新高,這類基金利用借入資金放大市場漲跌幅度。
花旗策略師也指出,一種被稱為「零日選擇權」的高風險美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量也創下紀錄,這類商品提供低成本的股市敞口,但在市場下跌時會加劇拋售壓力。
百達財富管理的投資長塞薩爾・佩雷斯・魯伊茲表示甚至表示,「市場中可能發生的最危險事情就是股市的反彈。」
他解釋,這波反彈吸引了業餘交易者進場,而這些人一旦看到美國經濟轉弱的跡象就可能恐慌性拋售。
政策反覆無常 所有的預測不如丟掉
本週,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兩週前的 4.84% 急升至 5.013%,而日本的超長期公債殖利率則創下歷史新高,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動讓分析師難以準確找出原因。
本月稍早,貿易戰的震盪也引發了對台幣的投機性買盤狂潮,使其在兩天內對美元升值了 8%。
英國最大投資機構 L&G 的多元資產基金主管約翰羅伊表示,2020 年因疫情引發的市場波動是「上一次市場如此完全難以預測的時候」。他提到,他曾在 4 月初短暫買入華爾街股票,但在本月稍早又恢復對全球股票與政府債券的中性立場。
哥倫比亞 Threadneedle 投資公司的高級經濟學家安東尼・威利斯表示,在 4 月初,經濟學家們還在把美中貿易戰的各種情境輸入模型中,這些模型預測出全球將陷入衰退。
隨後,白宮與北京同意暫停互相加徵關稅,使市場情緒轉為樂觀。但本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威脅將對未具名的貿易夥伴徵收最高額的關稅,導致市場再度陷入緊張。
威利斯說:「我們準備好所有這些情境,結果一週後就發現這些預測還不如直接丟掉。」
舉例來說,巴克萊銀行上週取消了對美國今年將陷入衰退的預測。威利斯表示,相較之下,COVID-19 疫情後的經濟建模在某些方面反而更容易,因為像疫苗問世這類事件為經濟前景提供了「明確訊號」。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