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設定的全球關稅,繼續在他隨心所欲的喊價中波動。近期在公開評論及多項已達成協議中,他似乎設定了新的關稅「底線」為 15%。此舉代表著全球多數國家目前面臨的 10% 關稅將會上調。
在數月的貿易談判後,美國貿易夥伴們試圖降低關稅的努力似乎成效不彰。這一系列動向顯示,川普政府正將 15% 作為全球關稅的新最低標準。
關稅政策的演變與新標準
15% 的新關稅下限,即使與近期相比,也是一個顯著的轉變。
川普在本月稍早曾表示,許多國家將面臨「可能 10% 或 15%,我們尚未決定」的關稅率。甚至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在上周日還提到,小國的基礎關稅將為 10%。然而,若川普貫徹其新標準,這將是他兌現競選承諾的顯著一步。
川普曾誓言要為美國經濟打造一個「領口圈」,實施介於 10% 至 20% 的統一關稅。儘管當時這一承諾常被視為不切實際,但在川普第二任期前 6 個月實施的更高關稅威脅重塑了世界貿易格局之後,現在這一目標不僅被接受,甚至對市場而言成為利好。
15% 關稅或更高
這個 15% 的數字近期頻繁出現,從日本到與歐盟的談判中皆是如此。川普在人工智慧峰會上提及與日本近期達成的一項協議,該協議將多種產品的關稅調整為 15%。與日本達成 15% 關稅 (包括汽車等商品) 的協議公告,受到貿易商的歡迎,並推動美國市場及日本日經 225 指數上漲。
日本汽車製造商也因此協議而股價跳升,因為這項協議將其汽車關稅從 25% 降至 15%。
然而,川普及其團隊重申 15% 只是他們的「底線」,許多國家和產業將面臨更高的關稅。
• 50% 關稅: 川普尚未修改針對鋼鐵和鋁 (以及計畫針對銅) 的 50% 關稅。巴西就是一個例子,它正面臨 50% 的關稅,主要原因在於川普聲稱巴西對待一位前總統及川普盟友不公。川普重申,某些特定情況下的 50% 關稅很可能從 8 月 1 日開始實施。
• 30% 關稅: 目前對中國的統一關稅是 30%。美國正與歐盟進行嚴肅談判,歐盟正試圖達成一項約 15% 關稅的協議,但若無法達成協議,歐盟將面臨 30% 的關稅。
• 19% 至 20% 關稅: 其他近期與越南、菲律賓和印尼達成的協議,關稅稅率介於 19% 至 20% 之間。
• 55% 關稅: 儘管中美兩國於 5 月達成停火協議,暫停徵收關稅 90 天 (將於 8 月 12 日到期),但川普於 6 月 11 日宣佈,與中國的協議「已經完成」,只待雙方領導人最終批准,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將設定為 55%,而中國的關稅仍為 10%。
• 其他高關稅威脅: 川普也承諾對半導體和藥品等領域徵收更高的產業關稅,可能遠高於 15%。他還將對某些「冒犯」他的國家實施更高的關稅。例如,川普在 7 月致函加拿大總理,計畫從 8 月 1 日起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實施 35% 的全面關稅。
貿易談判與最後期限
4 月 2 日被川普稱為「解放日」,他展示了計畫中的對等關稅。近四個月和兩次延期後,新的 8 月 1 日截止日期即將到來。
儘管川普多次表示,截止日期「不會改變」,並在社群媒體上寫道:「換句話說,所有款項將從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到期應付——不會給予任何延期」。然而,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最近卻對第三次延期持開放態度。
由於川普關稅政策的搖擺不定,還產生了一個縮寫「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退縮) 來嘲諷他的政策。
迄今為止,只有一個國家與川普達成關稅稅率低於 15% 的協議——即 5 月與英國達成的協議。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英國貿易團隊「很聰明地」確保了這項早期協議,並補充說「通常第一個達成協議的人能達成最好的協議」。
而市場的焦點,多數集中在下周將在瑞典繼續進行的對華談判上。儘管貝森特表示談判將著眼於「更大的問題」,但焦點仍在於能否達成新的暫停,以避免更高關稅。貝森特也表示,與中國的談判截止日期很可能會被推遲。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