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股市場估值偏高,根據 FactSet 的數據,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遠期本益比 (P/E) 已達 22.9 倍,這水準顯著高於其 18.6 倍的十年平均值。面對居高不下的估值,部分投資者可能傾向於減少股票曝險,甚至預期股價即將出現修正。
然而,數據顯示,單獨依靠估值比率來預測股價走向的可靠性有限。據 tker.co 分析過往數據指出,遠期本益比對於未來 12 個月的股價預測幾乎沒有幫助,儘管它對長期回報的訊號較為強烈,但仍遠非完美。
回顧近期歷史,高估值並不必然預示著市場崩潰。在 2020 年 8 月,標普 500 指數的遠期本益比曾飆升至 23.6 倍的高點,當時指數約在 3500 點。而現今,該指數已逼近 6900 點,意味著股價在 5 年內幾乎翻了一倍。
股價在相對不變的本益比水準下實現翻倍,關鍵在於企業獲利在這段時期內也同步翻倍,這主要得益於持續高漲的利潤率。
儘管過去 5 年的股價與獲利激增並非一帆風順,期間經歷了 2022 年的熊市,以及今年初 19% 的暴跌,但大多數投資人難以精準掌握市場時機,以至於不乏低進高出的投資失利者。
分析師強調,獲利是驅動股價最重要的長期變數。美銀證券 (BofA) Savita Subramanian 指出,本益比 (P/E) 倍數的壓縮,不僅可能來自於股價下跌,也可能來自於獲利上升。換言之,只要獲利的增長速度快於股價的漲幅,P/E 倍數仍可能下降。
tker.co 指出,對於投資人而言,利好消息是,企業獲利預計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並且至少將持續到 2027 年。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