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發表報告表示,隨著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和最低限度豁免的終止,美國對中國的有效關稅稅率上升至約65%,這幾乎是中美貿易無法承受的關稅水平,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如果不考慮抵銷措施,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會下降2.4個百分點,出口可能下降15.4個百分點。
該行指,中國對美國目前總關稅稅率可能在65%左右,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確認的關稅稅率為54%(34%的互惠關稅和20%的芬太尼關稅),而早先的301條款關稅可能仍然適用,截至2024年底的有效稅率約為11%。最低限度進口商品的關稅豁免將於5月2日結束。這項有效稅率超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競選期間所倡導的60%。該行之前討論過的硬脫鉤情景似乎正在上演。
65%的關稅可能對中美貿易造成阻礙。對亞洲國家大幅上調關稅也可能導致貿易轉移大幅下降。該行的線性模型估計,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沒有貿易轉移的情況下,54%的關稅上調幾乎將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2.4個百分點的經濟影響,對出口造成-15.4個百分點的經濟影響。當然,中國與(一些)其他美國貿易夥伴之間的關稅差距已經縮小,因此,該行可能會看到一些出口憑藉成本優勢回流到中國。
在對外方面,中美兩國之間的對話可能變得愈來愈重要。如果先前沒有舉行雙邊峰會,兩國元首最早的會面時間可能是今年11月在APEC會議。從國內方面來看,關稅影響可能從第二季開始顯現,國內需求支持可能隨之提升。該行認為中國4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最早進行評估的場合,政策制定者將為談判和對沖政策做準備。具體取決於潛在的額外刺激措施。正如先前所討論的脫鉤情境下的政策方案現在看起來更加合理,包括有意義的外匯調整、更多的貨幣寬鬆、額外的財政刺激和進一步的消費者支持,特別是對服務消費的支持。(wl/j)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