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報道,今年3月履新的英特爾(INTC.US) 首席執行官陳立武當地時間周四(24日)在業績發布會上,被問及英特爾會否重新審視其IDM模式時,陳氏回應稱,公司認定台積電(TSM.US) 是其夥伴,以往亦一直是很好的夥伴。他最近與台積電會晤,討論在「雙贏」基礎上的合作途徑。
英特爾在擴大晶圓業務上舉步維艱。現時許多美國晶片公司都是無廠模式,即只負責設計,將生產外判予代工商如台積電。英特爾維持整合設備製造(IDM)模式,即同時設計及生產晶片。但英特爾在晶圓市場佔有率及製造晶片技術方面都落後台積電及南韓三星電子。
早前有報道指,台積電有意夥拍博通(AVGO.US) 及英偉達(NVDA.US) 組建合營,收購英特爾旗下晶片代工業務。但英偉達CEO黃仁勳3月時已否認參與有關談判。
本月較早時間台積電在業績發布會上,其總裁魏哲家亦指未有參與任何有關組建合營、技術授權或技術方面的談判。台積電本周已在加州聖克拉拉舉行年度北美技術大會,魏哲家有出席。《路透》報道指陳立武曾在該會議上露面。
英特爾首季純利跌24%至5.8億美元。在業績會議上,陳立武稱,季績反映公司正前往正確方向,但沒有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公司正努力邁向重拾市佔及推動可持續增長。惟英特爾料美國關稅政策及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將對其銷售帶來額外障礙。
英特爾預期次季收入介乎112億至124億美元,公司CFO David Zinsner解釋,預測區間比正常闊,因關稅及潛在衰退帶來不確定性。他表示,美國變幻無常的貿易政策,以及監管風險等,都增加了經濟放緩的機會;經濟衰退的發生概率上升。這令英特爾難以預期次季及之後時間的經營表現。
Zinsner補充,集團在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晶圓廠或可紓緩關稅一些影響,但肯定會面對成本上升。他指,最大風險是潛在投資及開支回撤,因企業及消費者面臨成本上升及經濟環境不確定時趨向「庹縮」。(da/a)(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