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發表報告,就內地今早(16日)公布首季GDP按年增長5.4%及公布「三頭馬車」經濟數據,內地3月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速為7.7%,相較於1至2月的5.9%進一步提升,說明今年開年工業生產進度偏快。其中,3月高技術產業工增按年的持續上行說明工業生產整體的加快更多是源於高科技產業拉動。不過,工業端「供大於需」的結構性矛盾還在繼續。2025年一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從前值76.2%下降至74.1%,降幅略超季節性。分不同行業來看,產能利用率有所上升的主要是小部分上游行業(如黑色冶煉、化纖、石油開採),而中下游的電氣機械、電子設備、汽車製造等行業產能利用率跌勢明顯。
消費方面,社會零售超預期是對政策成效和預期改善的「正反饋」。內地3月社零按年增長5.9%、大幅高於市場預期的4.4%。一方面,「以舊換新」加力擴圍對家電、通訊器材、家具等消費的帶動作用集中體現。另一方面,「穩市場」尤其是股市回暖帶動預期改善,以餐飲收入為代表的服務消費按年增長6.8%、較上月大幅抬升3.6個百分點,這都反映了政策的積極成效。
相關內容《大行》中銀國際列出「南向資金」今年以來活躍交易股份名單(表)
民生證券指,內地首季度的「開門紅」雖然已經翻篇,但在關稅衝突升級的逆風局下,為中美兩國的博弈提供了相對有利的兩大立足點。一是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降低了內在脆弱性,前期的金融風險及房地產風險基本出清。截至2024年末,房地產投資佔比由2020年高點的19.5%降至11.8%,製造業佔比則由2020年的29.5%升至36.2%(其中高技術產業佔全部製造業比重已升至27.7%);金融部門槓桿率(資產方)也由2016年末高點的76.4%降至51.2%。二是市場預期的演繹表明本輪中美摩擦升級以來,中國基本面更具韌性。根據開年以來中美經濟意外指數的走勢來看,中國處於正區間的上行通道中,反觀美國卻處於負區間的下行通道中,這一局面遠遠好於2018年。
基於上述兩大有利的立足點,穩市場無疑是阻力最小的方向,該行預計接下來的穩經濟很可能遵循一個「兩步走」的思路:第一步,拓外貿、財政發債前置。拓外貿上,從近期國家領導人出訪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足跡可見,「穩外貿」的戰略方向在於非美貿易的拓展。在美國最新的關稅豁免、暫緩90天關稅的窗口期內,非美貿易市場存在較大迂回空間,這對於緩解出口壓力有非常直接的作用。財政發債前置上,包括今年一季度經濟的「開門紅」,也離不開去年下半年財政加力帶來的滯後效應,政策的「接續」重要性凸顯。回顧2018年,7月中美貿易摩擦升級,8月財政部便要求專項債在10月之前基本發行完畢,因此今年二季度可能會迎來政府債發行的「高峰期」。同時這也需要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的協同配合,預計這些都將構成4月政治局會議的主線。
第二步,增量政策的再加碼。順著國務院總理李強所提出的「加快釋放服務消費潛力」這一政策邏輯,該行認為年中擇機加碼的增量政策可能包括:著力應對外部衝擊下的就業風險,年中追加超長期特別國債以進一步支持「兩新」,加力實施城中村改造、推進貨幣化安置等,7月政治局會議可能是年中增量政策出台的重要窗口。(wl/da)
相關內容《大行》招商證券國際指內地電動車出口歐盟或迎重大轉機
AASTOCKS新聞